Kwd安陽一中
一、魯迅、金庸與中學語文教材Kwd安陽一中
2009年,人教社語文教材中魯迅作品數(shù)量減少。編者表示是由于實施課改,整個課程結(jié)構(gòu)改變了,總課量少了,課文總篇數(shù)也相應要減少。就是說,魯迅篇目在必修課中的減少,是由于課程結(jié)構(gòu)變化與整個課時減少決定的。魯迅的地位不會被削弱,更不會被剔除出語文教材,但此事還是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與此同時,金庸的《天龍八部(節(jié)選)》入選高中語文讀本。兩相對照,似乎感到了教材編寫者的某種取向,至少是一種小心翼翼的投石問路,十分微妙。Kwd安陽一中
在我看來,語文讀本選入金庸作品是要刻意地表達一種態(tài)度,那就是對流行文學的接納,乃至對各種題材、體裁、風格流派兼收并蓄的包容態(tài)度。同樣,試著減少魯迅作品也是一種表態(tài)。魯迅背后有太多的爭論,爭論的各方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場,以至于魯迅被政治化、被意識形態(tài)化,有些人看見魯迅就不喜歡??赡苁怯捎谡Z文教材過去很長時間被指政治因素過多、意識形態(tài)因素過多,臉板得太正,太嚴肅,所以想改變自己的形象吧,金庸作品入選大概就是拋給大眾的一個媚眼。而魯迅作品借著新課標的碴口被減少,看似理由充分,其實也是大有深意的。Kwd安陽一中
這已經(jīng)不是魯迅和金庸的事情。而是語文教材在經(jīng)典與流行面前應該持什么立場、做什么取舍的問題。其中的關鍵不是怎樣對待經(jīng)典,而是怎樣看待流行。Kwd安陽一中
以金庸為代表的流行文學作品入選語文教材或讀本我認為是一件缺乏必要性又缺乏嚴肅性的事情。Kwd安陽一中
金庸的讀者保守的估計也該數(shù)以億計了。在網(wǎng)絡游戲風靡以前,老師和家長們主要需要堤防的是孩子沉迷于武俠小說。金庸的影響力可見一斑。對于這樣的作品,還有必要通過教材來推薦嗎?不僅金庸作品,現(xiàn)在校園流行的各種言情、玄幻、懸疑、推理、恐怖題材的通俗作品數(shù)量上成規(guī)模,寫法上成套路,本來就有“野火燒不盡”的強勁生命力,還用得著移入花盆、擺上窗臺倍加呵護嗎?Kwd安陽一中
其實,對于教材來講,流行作品需要的從來都不是包容而是審慎。從其影響力來講流行作品有鋪天蓋地、裹挾一切的能量,雖然曇花一現(xiàn),卻是紅極一時。根本無須誰去包容反而是能否頂?shù)米〉膯栴}。從其質(zhì)量來講又是泥沙俱下、參差不齊。之所以流行,往往與閱讀難度低有關。并不能因為讀者多就證明藝術水準高。金庸作品的藝術價值到目前為止也還是見仁見智爭論不休的。越是風靡一時的作品,越要謹慎的評價他的藝術價值,最公允的評論家可能就是時間。語文教材對待流行作品寧可保守觀望,不可盲目從眾。讓金庸作品入選語文讀本,至少操之過急。Kwd安陽一中
語文教材必須是經(jīng)典薈萃的。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在小學和初中語文課上,工具性應該是第一位的。首先應該讓學生完成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事實上,一個初中畢業(yè)生在日常的交際中,無論口頭還是書面,一般不成問題。到高中以后,語文課應該有一個重要的人文轉(zhuǎn)向,也就是從聽說讀寫這些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為重點轉(zhuǎn)向以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重點。語文課的思想性、情感性應該受到重視。在思想性與藝術性上應該受到最嚴格的把關。語文課不是政治課,但是在語文課上應該有責任意識、家國情懷;語文課不是藝術課,但是語文課上應該有審美體驗,情感生長;語文課不是心理課,但是語文課上應該引導學生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認識他人;剝離了精神內(nèi)核的語文課必然是一副實用主義的可憎面目。而對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最好的依托就是教材選文??梢哉f,語文教材是學生一生中最重要最基礎的讀物。應該為學生奠定一生的精神底色,是成年人為下一代制作的最重要的精神食糧。給學生讀什么、思考什么,實在是一個太重要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最有發(fā)言權的肯定不是學生。孩子小的時候幾乎無一例外的喜歡“垃圾食品”,那種口感,那種味道總是讓孩子流連忘返;可是,明智的家長總是千方百計地讓孩子多吃蔬菜、牛奶。運用到教材的選用上,這個現(xiàn)象依然可以說明問題。也不能盲從大眾的意見。盡管大眾與草根是近義詞,盡管“草根”一詞如此時髦,如此強勢。Kwd安陽一中
如果沒有課堂的推動,詩經(jīng)楚辭、唐詩宋詞、韓愈蘇軾、莎士比亞、愛因斯坦、牛頓霍金早就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中。論搞笑,哈姆雷特比不上趙本山小沈陽。論流行,貝多芬比不上劉德華、周杰倫。論閱讀輕松,《悲慘世界》《復活》比不上金庸、瓊瑤、郭敬明。沒有教材的平臺,魯迅也會漸漸稱為一個脫離了日常話語背景的陌生作家。漸漸淡出一代一代中國人的視野。所以,語文教材不必在意金庸作品或者周杰倫歌詞入選教材后的叫好聲。人群的聲音音量固然大,卻未必是理性的聲音。Kwd安陽一中
二、魯迅在中學語文教育中應該占有特殊地位Kwd安陽一中
也許到目前為止,魯迅先生的特殊地位并沒有被實質(zhì)性削弱,只是做了試探性的調(diào)整。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社會上詆毀魯迅、歪曲魯迅、妖魔化魯迅的言論總是間歇性發(fā)作,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冒出來。關于魯迅不應該入選中小學課本的說法也言之鑿鑿。主要的言論是以下幾個方面:思想過時不適合當代、面目嚴峻不適合學生,語言晦澀不適合教學等等。這些言論總讓人有些隱憂。Kwd安陽一中
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認為魯迅先生不僅在當前,而且在以后相當長的時期內(nèi),都應該占有特別的重要的地位。Kwd安陽一中
當今學校打造特色教育,所以感恩教育、賞識教育、個性教育諸如此類名詞迭出,本來都是教育的題中之意,卻也翻出不少花樣。但是最重要的、也是我們的教育精神中最缺失的國民教育,卻沒有引起注意。國民素質(zhì)是支撐一個國家崛起的最重要的力量,國民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國民性格的塑造最有效的途徑當然是學校。但是學校教育對國民教育有意無意的忽略了。魯迅先生至少完成了對傳統(tǒng)國民性的批判。在他之前,沒有人能夠如此深入全面地關注自己族群的政治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標準,更沒有人進行過如此深刻、全面的剖析與表現(xiàn)。是魯迅先生讓我們第一次面對自己的群體,審視我們自己如何面對強者、如何面對弱者、如何面對別人的苦難、如何面對族群的命運。這種深刻剖析是反省的前提,是改變的前提,是重建的前提。還沒有第二個作家在國民性的表現(xiàn)上達到魯迅先生的高度。對照當今的國民性,與魯迅先生那個時代的國民性是否有了大的改善呢?答案毋庸贅言。國民性的改善現(xiàn)在看還是一個長期的需要持續(xù)進行的課題。如果我們不想刻意掩蓋自己頭上的“癩瘡疤”,就應該認真的讀一讀魯迅。人有所為,是因為自己要追求自己的高度,有所不為,是因為自己不肯丑陋。閱讀文學作品,就是在崇高的人性與猥瑣的劣根之間不斷尋找自我、定位自我、塑造自我。魯迅作品是我們中國人最好的一面鏡子。我們只有一個魯迅。全世界也沒有第二個國家會為我們培養(yǎng)出一個魯迅。哪怕他們得過n個諾貝爾獎,卻不可能有魯迅先生對我們自己國家和民族那種深沉的愛與悲憫。如果我們不讀魯迅,不知道敬仰自己民族的英雄,實在是可悲。Kwd安陽一中
魯迅先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批判也超出了前人高度。對“仁義”,對“二十四孝”“節(jié)烈”的批判發(fā)人深省。我們不是記住魯迅先生給出的結(jié)論,而是要學習他分析和批判的思路。在當今心靈雞湯熱氣騰騰、小資情調(diào)燭光閃閃、人生感悟語重心長的文壇包圍下,語文課本應該開辟出一片冷靜的空間,讓我們的青年學生直面人生的真相,直面靈魂的真相。學會懷疑,學會批判,學會理性地對待異見。Kwd安陽一中
著名學者資中筠在《 20世紀的美國》一書中援引美國思想史學者霍夫斯塔德的話:美國公眾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掀起全國性的自我反思浪潮,這種批判形成一種拉力,使美國不至于滑向純粹的弱肉強食的森林。一個民族在反思中不斷自我修正、自我調(diào)節(jié),因改進不斷而避免了徹底的動蕩與革命。這是否應該成為我們的文化自覺?魯迅先生為我們開了國民反思文化反思的先例,我們應該珍視魯迅的存在,通過魯迅先生把這種文化反思的精神發(fā)揚下去。Kwd安陽一中
三、我們應該給學生一個什么樣的魯迅Kwd安陽一中
魯迅經(jīng)歷復雜,身份復雜,思想復雜,性格復雜,創(chuàng)作復雜。這本來就是一個大作家應該有的面貌。學生可以認識作品中的魯迅,生活中的魯迅,然后構(gòu)建自己心目中的魯迅。我認為認識魯迅應該遵循由遠及近,由大到小,有主要到次要的過程。魯迅先生之所以成為魯迅,首先是因為他是一個偉大的作家,因為《吶喊》《彷徨》《野草》,因為一卷一卷匕首投槍一般的雜文。這些作品標注了魯迅的思想高度,也是讓魯迅的身影可以在歷史深處巍然聳立的根本原因。這也是我們應該了解的魯迅的第一印象。有些所謂的正解魯迅大講魯迅與許廣平,大講魯迅如何討欠薪,如何世故,如何小心眼愛罵人,固然可以證明學者研究魯迅之深入,卻不適合初學魯迅的學生。無論多么偉大的人,都經(jīng)不住解構(gòu)。當我們把所有的思想高峰都推倒的時候,我們收獲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快感呢?Kwd安陽一中
四、如何把魯迅更好地傳遞下去Kwd安陽一中
魯迅作品在中學課堂上沒有得到很好地闡釋,這是當前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現(xiàn)實。最大的障礙是中學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學術視野。我曾經(jīng)聽過一次《阿Q正傳》的公開課,經(jīng)過一堂課的分析,學生認為“精神勝利法”是一種很好的人生態(tài)度,不理解魯迅先生為什么批判精神勝利法。原因就在于教師在引導點撥中忽略了阿Q在現(xiàn)實中的悲慘境遇。語文教師的教學參考書所給的參考材料往往滯后于魯迅研究的最新成果。魯迅研究的專家學者又很少有機會到中學去。所以,我們期待一方面語文教師有機會可以旁聽魯迅的研討會,一方面,魯迅研究的學者們可以到中小學指導一下教師。畢竟,目前,魯迅最大的讀者群在中小學。第一任傳播者是中小學教師。Kwd安陽一中
Kwd安陽一中 |